山川云数据欢迎您!

别让微信“微微信”

作者:创始人 日期:2020-06-12 人气:2588

  日前,微信谣言过滤器、微信安全中心发布报告,盘点了2015年度十大谣言,“微信朋友圈降权”、“打隐翅虫会致命”、“倒着输入银行卡密码能自动报警”等谣言上榜。报告称,2015年朋友圈谣言的举报处理总量为两千多万件,多集中在人身安全、食品安全和失实性报道这三类,以失实性报道为主,除了与微信产品有关,也有对政策法规方面的虚假报道。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微信以其“语音对讲”、“手机群聊”、“朋友圈”等功能,受到许多人的青睐和热捧。它融合了QQ、邮箱、手机通讯录、微博等网络资源,在信息传播方面扮演着活跃角色。然而微信在让信息更通畅、生活更便捷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助推了假消息和谣言的传播。尤其是一些披着科学外衣的虚假信息,通过微信海量传播,导致微信成为谣言的滋生地。不仅影响微信的健康发展,而且影响大众情绪和社会秩序。

  微信不产生谣言,但谣言却利用了微信。一些微信谣言之所以大行其道,一是由于一些人有意制造、有意传播;二是由于一些人无意制造、无意传播。前者是因为个别人别有用心,为了商业利益或其他不可告人的目的来博眼球、引关注;后者则是因微信传播消息格外容易,网友缺乏认真识别,所以简单“转发”。对于这些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人们深恶痛绝,却又防不胜防。如果让谣言通行无阻,短期来看,会影响公众对基本科学常识的判断,形成错误的“舆论场”;长期来看,则会大大削弱新媒体的公信力。

  别让微信“微微信”,需要每个人加强自律,擦亮眼睛,提高辨别力,不当微信谣言的二传手。如对耸人听闻的消息,对打着科学旗号的谎言,转发前要思考一下;对“网传”这样的高危字眼,慎重转发;如果转发的消息被证伪,应及时进行转发辟谣;看到朋友转发的、你明确知道是不实的信息,及时留言提醒,告知真相,等等。

  同时谣言畅通无阻,一定程度上也意味着相关部门缺位。在一些权威信息发布上,相关部门不能及时回应,给予澄清,也为谣言的生长流传留下了空间。如果有关部门能够赶在谣言产生前就及时发布相关信息,专家学者能够站在科学、客观、中立的立场,及时进行实事求是的科学分析,则可以及时澄清虚假言论,有效将谣言灭在未萌。否则的话,谣言就可能取代真相,横行于网络内外。

  此外监管部门也要有所作为,谣言止于智者,更止于法律、止于有效监管。只有采取法律的手段加大对制造、传播谣言的打击和惩戒力度,警示那些没有底线的各种网络媒体,让他们在法律的震慑之下不敢造谣,使各微信公众账号自觉杜绝谣言,才能规范传播行为,维护网络社会的健康生态,从而保证网络社会信息健康传播。

你觉得这篇文章怎么样?

00

快捷导航

优惠手机app 管理软件二次开发 企业如何进行网络推广 自学软件开发难吗 商城如何分销 网站的营销策划 最新直销软件 网络推广电话 网络营销有哪些策略 湖州网络营销 市场营销与策划 如果进行网络推广 一站式网络推广 企业网络营销活动 郑州制作app 直销客户软件 网络推广形式 网络营销服务方案 盐城网络营销推广 广州网络推广 有效的网络推广方式 郑州全网推广 网络联盟推广 网络营销的方式有哪些 交易平台软件开发 装修网络营销方案 常见的网络推广方式 食品网络营销方案 如何做软件直销 全返模式系统开发